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雜感] 電影《The Hateful Eight》觀後感

2016.02.21


昆汀的新作《The Hateful Eight》,以一個西部類型的故事包裝了昆汀對於種族、正義等價值的辯證。此次昆汀重拾舊有《Reservoir Dogs》的風格,以單一個場景容納數名腳色,利用腳色間的碎嘴、互動,乃至最後的搏殺,完成一個以複數的二元視角拼湊破碎不堪的世界。然而,不同於《Reservoir Dogs》過於零散、快速、大量的對話,《The Hateful Eight》將此一特色深入到故事的脈絡之中,在你來我往的插科打渾間,進入到大時代中,各個腳色所身處的位置及各自的價值。儘管在最後的結局,昆汀一如往常地給出自己的正義,而這個正義依然具有昆汀的風格──你無法評斷這是否是一個公道的定論,但你卻無法否定昆汀以如此直白的方式展現出非常規式的思考所引爆的瞬間歡愉及痛快。


《The Hateful Eight》故事主要描述南北戰爭後的美國,在一次意外地暴風雪中,數個亡命之徒來到了米妮服飾店(好心戴夫及米妮夫婦供前往紅石鎮的旅客休息住宿的家),透過進入到密室(米妮服飾店)的數個腳色(主要為八個人),從對話周旋攻防開始,慢慢帶入各自的身分(卻可能是假的)及內在脈絡,算計以逼近自己暗藏的目的,突破對峙的僵局。其中,奧斯瓦多(紅石鎮的絞刑者)所提出的普世正義及私法正義的討論,最為搶眼,明白地指出無論是南北戰爭中對於人權價值的辯證,以及現實中黑人人權的改變,一個屬於白人視角的核心論述始終都沒有消失,邊緣者依然是邊緣者,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在殘酷的情境,以及有限的資源下彼此競爭,取得存活的機會。在這樣極端的處境下,仁慈顯然是多餘的,正義也是。這樣的正義也延伸到正義字面的意義究竟是甚麼?正義是否屬於個人?還是公眾?法治是否真的帶來所謂的正義?又或是如同卡夫卡於其小說《審判》中,永遠等待法院為他開啟正義的人,那些我們所認為的,世間的公道人心,其實只是自己情感中對於外在缺漏的投射及補足?在無數個觀點下,電影中的腳色各有堅持,他都是為了自己所以為的正義(生存)而來,他們最後也為他們的理念走完最後一哩路。這之間沒有一個恆常的價值判斷,所有的立場依然各自懸置,即便最後存活下來的也並不代表他們的理念價值就是最為公允、最能彰顯某種觀點或價值。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昆汀對於各種固定形式的理念的嘲諷,不斷地破壞、倒置各種權力控制(槍口)的位階,除了激盪出觀影者感官的刺激及好奇,也讓整個電影的核心主軸無法停在某單一的論事位置,它始終是遊蕩的,是無法被收束在某種思想底下。


在章節〈黛西懷有秘密〉的開頭,出現了一個故事中從未出現的謎之旁白,他將故事的發言核心從腳色搶了過來,將故事的進行時間做了一次的倒轉,之後又插入過去時間的劇情,使得電影除了腳色間的爭鬥,其實還存有一個無法看見的全知第三者觀照著一切的發生。這樣的安排對照著開頭的墓碑上被釘在十字架的耶穌面向著腳色們的去處(腳色們所見到的,則是無耶穌的十字架)(十字架可能同時象徵事物的兩面),使得迷之音的位置擁有某種權力位階上的最高位置,控制著所有腳色的生死。這樣的位置某種程度上是屬於作品創作者的視角,昆汀將這樣屬於自己的位置放置在電影中,也同時將自己安排的敘事及控制做為自我價值觀的展演,也就是原本存在於密室的八名主要腳色外,還存在著第九人的意識參與討論。回到了奧斯瓦多的正義論點,他並沒有真正地給出正義究竟是屬於何種型態,那樣的方式才是對的,而是將這個疑問懸置,使得第九人的全知觀點,也存在在一種猶疑不定的,屬於私人的、無法絕對的發言。這樣的放置也瓦解了作者的全知位置,儘管那是站在最高點的強大控制力量;然而,最終進入到觀眾思緒中的各種論點戰鬥,第九人並沒有高出其他的八名腳色,他們都屬於個人的價值抉擇及判斷,他們所做的決定也只是一種依循個人脈絡的道德取捨,無法代表故事所放置疑問的最終極答案。這樣的設計使得故事本身更為開闊及開放,也使得故事中各個面向所構築的世界更逼近真實。不同於昆汀早先的作品《Django Unchained》單一的敘述軸線,昆汀將自己的價值放入了對戰之中,也就是無論哪個腳色的死亡,創作者都是做最後的發言,然而這樣的最後發言其實是可以被挑戰的,可以不被認同的,因為他始終是屬於昆汀個人的思想,有他的脈絡,而觀眾可以進入到電影中,去思考每個腳色及終局的論述,回歸到自我去看自己心中的正義,究竟是屬於哪種樣貌,而組裝故事於自己心中浮現出最後的答案。


事實上,就算不想這麼多(其實根本就不用想那麼多),《The Hateful Eight》還是一部超級好看緊張刺激的劇情電影,每個觀影者都可以享受到前段人與人之間不穩定的關係,可以看見每個腳色嘴砲間,悄悄將自己透過身分所隱藏的價值展現,掀開各自的底牌;在精心雕琢的安排,最後卻因為意外而破局;掌握話語權者的陰溝翻船,留下某種理想遊蕩在血漿亂噴的腥紅畫面。這些連環的爆炸,讓故事本身一直處於一種快速翻轉的節奏,而敘事的高潮,一波接著一波,從未停歇。最後的謎底揭曉的大亂鬥,腦袋爆炸,四肢亂飛,又形成另一種不同前段詭譎氛圍的爽快。在昆汀的故事底下,去猜誰會死掉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死亡都是無法預測的,他們來得超快,快到你無法反應,快到你不得不把自己框架放下,安安靜靜坐在故事的安全區域,享受各種黑色的搞笑橋段,各種誇張的嘲諷及攻擊,毫不留情,拳拳到肉,不落於論理的窠臼,同時又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想法,悄悄從你心中發芽。在片尾工作人員名單亮起時,每個人的身體及心靈都能獲得最高的滿足,彷彿電影就這樣流入了你的血液及生活,像一名功夫高超的關節按摩師傅,一節一節地馬鬆,你僵硬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