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金馬獎最佳影片入圍速記:
1.塔洛
塔洛這部電影非常對我的胃。基本上我覺得塔洛在處理故事結構的角度是盡可能純化,讓故事更為簡單,再利用簡單的故事結構去處理一個生活必須面對的巨大改變。裡頭最有特色的地方大概有兩個:其一是全片捨棄了顏色元素,以黑白片的方式呈現壯闊的西藏風光;這樣的安排並沒有讓景色的層次喪失,反而在色彩的去除後,更添加了光影所造成構圖的立體感。其二則是其鏡頭擺設的安排,呈現出非常特殊的構圖,而這些構圖其實都是帶有情感的,呼應了影片中主角的抽象心境;像是在理髮店裡的構圖,絕大部分都是在鏡中,或是隔著玻璃去呈現人物的互動,表現出某種在現代化空間中,人性的虛假及隔閡。在非常簡單的故事下,導演用了很多小手法去加強故事的深度及隱喻,讓我在看這部乾淨的電影,卻有非常強大的情感回振力道。
2.醉生夢死
我的最佳電影是投給醉生夢死的。這之間是有一些個人的情感在裡面。主要是近幾年來,臺灣本土導演(扣除三大導外)所執導的電影裡,醉生夢死是以藝術及劇情兼具表現出人的狀態最厲害的電影。在電影中,以醉、生、夢、死這四個主題去呈現人與人之間的愛。這樣的愛並不是生活所慣常以為的幸福及美好(我認為那些只是非常片面的愛的表現),而是深入「愛」裡頭所隱藏的控制及權力位置拉扯。在這些拉扯中,又可以更進入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存在的感受及認同,反射出他對應他人情感的回饋。儘管電影的情節安排將所有的時間軸打散分布,但卻絲毫不影響觀影時的理解及感受。醉生夢死的出現,讓我非常開心,我覺得這部電影算是現代台灣電影發展的一個突破點,擺脫掉之前我看台灣電影都會有一種打不到痛點的感覺;在看醉生夢死的過程,就像是一把刀慢慢刺進我的身體,那樣的深,那樣的震撼。
3.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大概是我這次入圍影片最不喜歡的一片。整部片是改編自香港的分屍案,但劇情的安排並不打算以從前香港慣用的警匪追逐或恐怖懸疑來處理,而是以一件刑事案的調查,去追尋整個香港社會所面對的問題及其衍伸出人的狀態。這樣的故事架構使得電影照顧到刑案事件中,對於加害人及被害人的背景理解及人格特質,在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他們的成長有更深層的認識。然而,這樣平衡的劇情結構,卻被導演拍得非常無聊。這樣的無聊來自於導演可能想要刻意營造的人物獨特感,卻沒有加深觀眾對故事的理解,反而有種一頭霧水的感覺;又或是過於想要加入某種影響觀眾情緒的元素,來提高觀眾的投入,卻適得其反。這些東西破壞了原先所架構的平衡的敘事觀;在我的認知上,平衡的敘事觀需要更為超然更為客觀的感覺,而非用許多不同的主觀敘述去平衡(以加重腳色的特質及絕對性的情感詮釋來處理腳色所面對的處境),這樣的安排會使的電影整體的感覺用力過猛,甚至喪失了那種全知觀點中因距離而引發觀眾的思考。整體電影欲傳達的資訊出現了感受上的落差,導致整部片給我有過多無效安排的感受。
4.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是我私心蠻愛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我覺得最棒的地方,就是以侯導慣常的藝術表現手法,套用在窈七腳色的視角,去看整個唐代藩鎮割據的大環境現實及私人情感。這樣的全知角度(刺客總是在最高最遠處看見整個人物景流動),卻也別於過去侯導全然客觀超然的拍攝角度(這樣的拍攝角度會使得電影更有時代的流動感),加入了窈七抉擇、掙扎及孤獨(觀點聚焦在窈七的情感選擇有了溫度)。然而,也因為加入了這樣的元素,侯導的拍攝意識也與戀戀風塵及童年往事等早期的片子非常不一樣;(以下部分觀點參考同行觀影的夥伴王子誠的見解)片中有了更多設計及安排,異於早先侯導慣常以游擊式的,長時間的自由拍攝而後擷取精華剪接,聶隱娘一片有更多精準的段落布置。這樣的手法使得侯導脫離的早期影片的特色,更靠近了楊德昌導演處理電影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本身卻與侯導一貫堅持的美學相悖,使得故事的組成上出現許多解讀的空隙。另一個讓我覺得聶隱娘不夠好的地方(與戀戀風塵及童年往事相比),在於整個故事是架構於侯導認知的唐代歷史時空,使得片中侯導想經營的生活實感比起早期電影以現實為背景下的作品,較難引其觀眾的認同及共鳴。這樣的隔閡其實不單單存在於觀眾與電影之間,甚至導演與電影間都有種難以確定的浮動及閃避──畢竟龜毛如侯導這樣的人,應該是不敢拍不知道的東西。
5.山河故人
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很難喜歡賈樟柯的電影,總覺得有種過於清晰的僵硬感在電影裏頭;而這次入圍的作品山河故人也不例外。山河故人主要以兩男一女的三角關係去架構出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選擇及選擇後所面對的問題。故事主要分成三個段落:1995年的中國的選擇、2014年的中國困境及預言2025年的中國。整部片中,我覺得最後一段的預言情節將整個敘事中的符號流動感就鎖死固定住了,將整個故事扣在國族寓言的情境底下。比較起塔洛中西藏處境及片中人物遭遇的流動及開放度,山河故人非常精確地告訴我,他就是在講中國的故事,所有裡頭安排的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賈樟柯所關懷的中國而安排,而使得在享受劇情上,反而有種儀式感。通過這樣一層一層的儀式去檢視中國的內部問題,儘管精確寫實,且營造一種史詩的恢弘氣勢,但就是少了那麼一點觀影上的靈活及趣味。
題外話:
我有接受金馬獎工作團隊的採訪,雖然我不知道會不會在頒獎典禮轉播中播出。(一個叫大家記得準時收看轉播的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